栏目:ying 查看: 12
对症下药。佛教徒用以比喻采取种种方法相机说教。
出处:《维摩经・佛国品》:应病与药,令得服从。
例子:元·释念常《佛祖通载》卷十七:凡举古德三昧,或呈解请益,皆~,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
即“对症下药”。见“对症下药”条。
此处所列为“对症下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朱子语类》一书载:宋儒朱熹的门人亚夫问何谓“克己复礼”,朱熹回答:现在的人只会说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却不去实践礼义,于是失去准则,使得礼法大乱。圣人孔子就说得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作为克制和实践的标准,就是捉到病根,针对症状开方用药。后来“对症下药”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的“对证下药”演变而出,用来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亦用来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记载了一个实例,可以助我们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府吏儿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他们两个人都头痛身体发烧,症状相同。华佗诊断该给儿寻潟药、李延发汗药。他们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症状相同却开不同的药?”华佗回答说:“儿寻的病因在体内,李延的病因在体外,所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给他们用药,隔天就都好了。
01.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九・酌定白鹿书院记》:“盖此刻之金石,传之无穷,不比一时之间,为一两人东说西话,随宜说法,应病与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