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九首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作品赏析:
其一: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3)癫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者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
[注释](1)糁[音“伸”]:谷类磨成的碎粒。(2)点:点缀。青钱:铜钱。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地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意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左成文)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左成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左成文)
--------------------------------------------
公经营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诗云“手种桃李”,又云“熟知茅斋”,应是二年春作。《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见客愁愁不醒①,无赖春色到辽亭②。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④。
(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众眼共见客愁,春色突然而至,无赖甚矣。即遣便教,所谓无赖也。深造次,过于忙迫。太丁宁,厌其繁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
①《楞严经》:同将眼见。②《西京杂记》:“新丰多无赖。”按:无赖本属人,杜诗借以指物,前云“花无赖”,此云“无赖春色”是也。③《抱朴子》:“造次之接。”④孙绰诗:“莺语吟修竹。”皇甫谧诗:“三命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①,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②,夜来吹折数枝花。
(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①陶潜诗:“桃李罗堂前。”②陆放翁云:白乐天用相字,多作入声,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亦当从入声读。王元之在商州,尝赋诗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谓后二句颇与杜语相似,欲请易之。元之欣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①,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②,更接飞虫打著人。
(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莺语。莺去燕来,春已半矣。污琴书,扑衣袂,即禽鸟亦若欺人者。《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两章皆带寓言。)
①熟知,就燕言。徐陵诗:“茅斋本自空。”②古诗:“衔泥入君室。”梁虞和《论书》:“以手捉书,大点污。”陶潜诗:“委怀在琴书。”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①,渐老逢春能几回②?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③。
(此章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①破,残也。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②《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①,杖藜徐步立芳洲②。颠狂柳絮随风舞③,轻薄桃花逐水流④。
(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①鲍照诗:“行子心肠断。”陈后主诗:“春江时一望。”②《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昙瑗诗:“徐步寡逢迎。”《楚辞》:“搴芳洲之杜若。”③《世说》:谢道韫《咏雪》诗:“不如柳絮因风起。”④《西京杂记》:茂陵轻薄者化之。许彦周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梁江从简为《采荷调》云:“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此语嘲何敬从,而波及莲荷矣。春时浓丽,无过桃柳。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矣。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①,呼儿日在掩柴门②。苍苔浊酒林中静③,碧水春风野外昏④。
(此是酌酒留春,有物外逍遥之意。无堪,无可人意者。林中静,聊以自适。野外昏,听其自扰。)
①嵇康书:“懒与慢相成。”庾信《代阎将军表》:“臣实无堪。”嵇康书:“有不堪者七。”②《吴志》:吴王责孙綝曰:“筑第南桥,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所复畏。”③谢脁诗:“苍苔依砌上。”④梁房篆诗:“前溪碧水流。”《尔雅》:“野外为林。”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①,点溪荷叶叠青钱②。笋根雉子无人见③,沙上凫雏傍母眠。
(此借景物以自娱,乃将夏之候也。糁字、铺字、点字、叠字,皆句中眼。《夔州歌》用鹤子、凫雏,与此诗用雉子、凫雏同义。)
①《神仙传》:茅君大宴会,皆有青嫌帐幄,下铺重白毡。《唐书》:天宝中,童谣云:“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②《洞冥记》:连钱荇,荇如钱文。③赵曰:雉,性好伏,其子身小,在笋旁难见。俗本讹作稚子,遂起纷纷之说。汉饶歌有《雉子斑》。《西京杂记》:太液池中,凫雏雁子,布满充积。故以雉子、凫雏作对。宋何承天乐府:“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今按:旧作稚子,或以为笋名,或以为竹留,或以为鼠名,或以为食笋之竹豚,鼠形而大,或以为公子宗文字稚子,皆谬说。
杨慎曰:绝句诗:一句一义,如杜诗此章,本于古诗《四时咏》。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欧阳公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亦是此体。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①,江畔细麦复纤纤②。人生几何春已夏③,不放香醪如蜜甜④。
(此与四章相应,前是逢春而饮,此则遇夏而饮。桑青麦秀,言初夏农桑之乐。)
①《诗》:“爱求柔桑。”②纤纤,麦穗也。③《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④《杜臆》:“香醪,指郫筒酒。”傅玄《酒赋》:“味蜜甜而胆苦也。”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①,恰似十五女儿腰②。谁谓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④。
(此与二章相应,折花断柳,皆叹所遭之不幸。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①鲍照诗:“翾翾翩燕弄风,袅袅柳垂腰。”②《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三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庾信诗:“上林柳腰细。”③朝来作意,谓柳叶鲜翠。④晋乐歌:“日和狂风扇。”庾信诗:“河边弱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李东阳《麓堂诗话》:少陵《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词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悠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轶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李空同处处摹之,可谓学古之过。“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注释](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3)癫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译文]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者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其七:
[注释](1)糁[音“伸”]:谷类磨成的碎粒。(2)点:点缀。青钱:铜钱。
[译文]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地一个叠着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意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着母鸭甜甜地睡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左成文)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 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左成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 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象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象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左成文)
--------------------------------------------
公经营草堂,在上元之始,此诗云“手种桃李”,又云“熟知茅斋”,应是二年春作。《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九首逐章相承,各有次第。
眼见客愁愁不醒①,无赖春色到辽亭②。即遣花开深造次③,便教莺语太丁宁④。
(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杜臆》: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众眼共见客愁,春色突然而至,无赖甚矣。即遣便教,所谓无赖也。深造次,过于忙迫。太丁宁,厌其繁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犹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
①《楞严经》:同将眼见。②《西京杂记》:“新丰多无赖。”按:无赖本属人,杜诗借以指物,前云“花无赖”,此云“无赖春色”是也。③《抱朴子》:“造次之接。”④孙绰诗:“莺语吟修竹。”皇甫谧诗:“三命丁宁。”
其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①,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②,夜来吹折数枝花。
(此章借春风以寄其牢骚,承首章花开。桃李有主,且近家园,而春风忽然吹折,似乎造物亦欺人者。惜桃李,正自惜羇孤也。)
①陶潜诗:“桃李罗堂前。”②陆放翁云:白乐天用相字,多作入声,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亦当从入声读。王元之在商州,尝赋诗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谓后二句颇与杜语相似,欲请易之。元之欣然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复易。
其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①,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②,更接飞虫打著人。
(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首章莺语。莺去燕来,春已半矣。污琴书,扑衣袂,即禽鸟亦若欺人者。《杜臆》: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两章皆带寓言。)
①熟知,就燕言。徐陵诗:“茅斋本自空。”②古诗:“衔泥入君室。”梁虞和《论书》:“以手捉书,大点污。”陶潜诗:“委怀在琴书。”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来①,渐老逢春能几回②?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③。
(此章言春不暂留,有及时行乐之意。《杜臆》:是达生语,亦是遣愁语。此下三章,皆暮春景物。)①破,残也。沈佺期诗:“别离频破月。”②《世说》:张翰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其五
肠断江春欲尽头①,杖藜徐步立芳洲②。颠狂柳絮随风舞③,轻薄桃花逐水流④。
(此见春光欲尽,有傲睨万物之意。颠狂轻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讽人,盖年老兴阑,不耐春事也。此并下二章,声调俱谐,不用拗体。)
①鲍照诗:“行子心肠断。”陈后主诗:“春江时一望。”②《庄子》:“原宪杖藜而应门。”昙瑗诗:“徐步寡逢迎。”《楚辞》:“搴芳洲之杜若。”③《世说》:谢道韫《咏雪》诗:“不如柳絮因风起。”④《西京杂记》:茂陵轻薄者化之。许彦周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藉暄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其香清凉,虽荷叶无花,亦自香也。梁江从简为《采荷调》云:“欲持荷作柱,荷弱不胜梁。欲持荷作镜,荷暗本无光。”此语嘲何敬从,而波及莲荷矣。春时浓丽,无过桃柳。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人言之矣。老杜云:“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缘谁而波及桃花与杨柳矣。
其六
懒慢无堪不出村①,呼儿日在掩柴门②。苍苔浊酒林中静③,碧水春风野外昏④。
(此是酌酒留春,有物外逍遥之意。无堪,无可人意者。林中静,聊以自适。野外昏,听其自扰。)
①嵇康书:“懒与慢相成。”庾信《代阎将军表》:“臣实无堪。”嵇康书:“有不堪者七。”②《吴志》:吴王责孙綝曰:“筑第南桥,不复朝见,此为自在,无所复畏。”③谢脁诗:“苍苔依砌上。”④梁房篆诗:“前溪碧水流。”《尔雅》:“野外为林。”
其七
糁径杨花铺白毡①,点溪荷叶叠青钱②。笋根雉子无人见③,沙上凫雏傍母眠。
(此借景物以自娱,乃将夏之候也。糁字、铺字、点字、叠字,皆句中眼。《夔州歌》用鹤子、凫雏,与此诗用雉子、凫雏同义。)
①《神仙传》:茅君大宴会,皆有青嫌帐幄,下铺重白毡。《唐书》:天宝中,童谣云:“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②《洞冥记》:连钱荇,荇如钱文。③赵曰:雉,性好伏,其子身小,在笋旁难见。俗本讹作稚子,遂起纷纷之说。汉饶歌有《雉子斑》。《西京杂记》:太液池中,凫雏雁子,布满充积。故以雉子、凫雏作对。宋何承天乐府:“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今按:旧作稚子,或以为笋名,或以为竹留,或以为鼠名,或以为食笋之竹豚,鼠形而大,或以为公子宗文字稚子,皆谬说。
杨慎曰:绝句诗:一句一义,如杜诗此章,本于古诗《四时咏》。王维诗:“柳条拂地不忍折,松干梢云从更长。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欧阳公诗:“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散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亦是此体。
其八
舍西柔桑叶可拈①,江畔细麦复纤纤②。人生几何春已夏③,不放香醪如蜜甜④。
(此与四章相应,前是逢春而饮,此则遇夏而饮。桑青麦秀,言初夏农桑之乐。)
①《诗》:“爱求柔桑。”②纤纤,麦穗也。③《左传》:“俟河之清,人寿几何。”④《杜臆》:“香醪,指郫筒酒。”傅玄《酒赋》:“味蜜甜而胆苦也。”
其九
隔户杨柳弱袅袅①,恰似十五女儿腰②。谁谓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④。
(此与二章相应,折花断柳,皆叹所遭之不幸。自春入夏,所咏花木禽鸟,俱随时托兴者,独柳色夏青,而仍经摧折,故感慨终焉。)
①鲍照诗:“翾翾翩燕弄风,袅袅柳垂腰。”②《琅琊王歌》:“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三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庾信诗:“上林柳腰细。”③朝来作意,谓柳叶鲜翠。④晋乐歌:“日和狂风扇。”庾信诗:“河边弱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李东阳《麓堂诗话》:少陵《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词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悠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轶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李空同处处摹之,可谓学古之过。“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